1984年,一个84岁的老太太来到政府接待处,对工作人员说:“我要捐款24亿!”她是什么人?哪来的这么多钱?1984年,北京公安局。一位衣着朴素的八旬保洁老妇走进大厅,平静地说:“我要捐钱给国家,24个亿。”工作人员震惊不已——在那个月薪几十元的年代,24亿无异于天文数字。看着眼前双手布满老茧的老人,他们难以置信,甚至怀疑她神志不清。直到老人说出“这钱,是我用来赎罪的”,并拿出泛黄文件,一段尘封往事才被揭开。老人名叫耿碧琰,生于民国初年优渥之家,是备受宠爱的小女儿。在商界社交场合,她结识了改变她一生的男人——赵欣伯。赵出身名门,才华横溢,但已有深爱的妻子王碧琰(青楼女子)。耿碧琰虽心生爱慕,却无意破坏他人家庭。命运弄人。王碧琰早逝,赵欣伯悲痛欲绝。家族执意为其续弦,选中耿碧琰。面对与心爱之人结合的机会,她满心欢喜。然而新婚前夕,赵提出屈辱要求:她必须改名“耿碧琰”——沿用亡妻之名。深爱赵的耿碧琰最终妥协,从此活在他人阴影下。婚后,国家动荡。赵欣伯秘密加入国民党,参与革命失败后遭通缉逃亡。耿碧琰不离不弃,悉心照料。1915年,在她的支持下,赵赴日留学。她独自承担重担,变卖嫁妆支付学费。赵不负所望,获东京大学博士学位。但学成后的赵欣伯迷失了方向。他受日本军国主义蛊惑,担任日军中文教师,与侵华分子土肥原贤二、板垣征四郎交往甚密,最终沦为汉奸。耿碧琰对丈夫所为并非全然不知。1926年,赵成为张作霖法律顾问,挑拨离间为侵华铺路。日军侵华后,他积极充当帮凶,参与策划溥仪任伪满洲国傀儡皇帝。伪满成立时,他携耿碧琰觐见日本天皇。凭借出卖国家,他当上伪沈阳市长,横征暴敛,欺压百姓,贩卖鸦片,积累巨额不义之财。赵深知恶行累累,开始将非法所得购置房产、珠宝,大部分登记在耿碧琰名下。日军对他产生怀疑,一度遣返日本审查,后因证据不足调回任伪华北政务委员。抗战胜利,赵欣伯作为汉奸被国民党逮捕,病死于狱中。丈夫的死让耿碧琰彻底看清其罪恶本质,内心充满痛苦、羞耻与负罪感。她遣散仆役,带子离沈,隐姓埋名到北京。为生存,这位富家千金成为保洁工,靠微薄薪水艰难养家,用清贫洗涤愧疚。她甚至不知丈夫以她名义购置的产业已价值连城。1963年,三位不速之客敲开耿碧琰简陋的家门。她以为是政府清算“历史问题”,惊恐万分。来者却是国家侨务干部,告知她在日本等地拥有大量赵欣伯购置的房产,长期无人认领,现值高达30亿日元,他们是来协助处理的。这消息对耿碧琰是沉重负担。她深知这笔沾满同胞血泪的财富来路不正,内心只有耻辱和负罪感。她本能拒绝:“我一个扫地的穷老太婆,哪来这么多钱?”经反复解释确认,她才明白是真的。获得巨款后,耿碧琰分文未动。她深知这钱烫手。1984年,耄耋之年的她深感时日无多,做出震撼决定。将这笔增值至24亿人民币的巨款全部捐给国家!她说:“这钱,是我替赵欣伯赎罪的。他欠国家的债,该还了。”她只留少量钱给子女,其余捐给需要的人。1989年,耿碧琰走完传奇一生。她从千金小姐到“替身”妻子,再到汉奸之妇、保洁工,最终捐巨产完成自我救赎。她的故事充满时代无奈与个人挣扎,晚年闪耀良知光芒。她以决绝方式与黑暗历史划清界限,为内心寻得安宁。她的选择,是对历史的沉重交代,也是对良知的深刻叩问。